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今日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三方聯合發布關于嚴格監管養老機構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指導意見。三方聯合聲明主要的任務是為了統一編制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主要針對建筑、特
以前的養老機構模式陳舊,機構養老面臨供小于求入住難—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模式陳舊管理難—管理制度一大摞,執行力卻很差;配套資源稀缺——重“硬”不重“軟”;專業人才稀缺——制度已到位,服務管理能
為老人照護者提供的“喘息服務”被納入“十四五”規劃。2022年2月2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探索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喘息服務
養老機構管理系統用最簡單的話解釋就是:解決收費相關業務難題;解決養老機構人員相關管理問題;簡化日常運營繁瑣流程。是在通過跨終端數據的互聯與同步,在不影響老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實現對老人身體、安全
我國養老機構目前無法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速度。傳統的子女養老也已經造成年輕一代的壓力。并且養老機構與傳統子女養老觀念有爭辯,導致老人容易遺失家庭感。據盛東了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40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若按國際上失能老人與護理人員人數比3∶1的標準推算,我國目前至少需要1300多萬名護理員,而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不足100萬人,人才缺口巨大,信息化
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6億,約占總人口的18.7%,人口老齡化基數大、發展快,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
總的來說,智慧養老院依托于結合各種現代技術的智能養老系統,從而展現出傳統養老院不能擁有的功能,以滿足人們多元化、高要求的養老需求。智慧養老對養老行業的幫助顯然是非常大的。
很多養老機構不明白的是為什么現在提倡智能化的健康評估服務系統,對養老機構的服務管理具有好處。其實原本在沒有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時候,養老機構通常對于服務時所使用到養老服務流程等都是跟隨著照護員工來帶
今天偶然看到一個培訓場景,一位專業講師在大談機構養護院的營銷STP、4C和4P,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現在的講師講營銷的都是講工具,古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營銷,這些工具是理論知識,也是營銷助手,但是實際工
機構養老服務平臺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在現有數字化辦公設備的基礎上,借助專業軟件建立覆蓋全市、統籌城鄉、高效互動的養老信息平臺。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化管理模式,以“數字老齡”為目標,努力提升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及管理水平,是解決政府
一生沉浮,苦過也樂過,人到老年,看淡了名利,放下了執著,所求不過老有所依。但太多的老人,老了還要孤苦伶仃的晚景凄涼!梆B兒防老”不再真正防老,現實是很多在社會打拼的年輕人,尚且過不好
5月10日以《社區"托老所"家門口的幸福驛站》為題,關注了"托老所"式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引起了不少讀者的關注。有讀者來電咨詢說,社區"托老所"挺好,相對更適合有活力的健康老人。
山東是常住和戶籍人口“雙過億”的大省,山東老年人口目前已達到2122.1萬人,居全國首位。日益擴大的山東老年人群體,在加快釋放醫療健康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新的養老方式和商業機遇。
據國際公認的人口老齡化標準,在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中有10%和65歲以上的人中有7%是老年人,這意味著該國或該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的社會中。根據這一標準,中國1999年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