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養老是每個家庭的最大關切之一。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人民群眾對健康、養老的需求日益增長。智慧健康養老悄然興起,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是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各地紛紛展開探索和試點工作。 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當時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該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作為民生補短板的重要一環,養老服務業收到高度重視。 今年4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6方面28條政策措施,成為養老服務業綜合性、綱領性文件;5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社區養老服務推出一攬子鼓勵措施,放寬準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并在房租用水用電價格財政支持力度及稅費優惠方面予以安排,市場推動和政策扶持可以帶動智慧養老產業快速發展。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智慧養老是一個全新的養老模式,老人對于新生事物的認知及接受度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引導。 此外,老年人在消費習慣上,大多較為節儉,智慧養老在社區的推行程度上,目前還較為緩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就智慧養老目前發展狀況,還存在一些難點和瓶頸:一方面,老年人對智能設備,手環和服務包的購買并不積極,不少老人認為,花幾百塊錢購買服務并不劃算,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都要依靠政府扶持運營,只有少數企業可以實現市場化盈利,多家智慧養老平臺的運營商表示,希望降低政府購買服務比例,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發展養老服務。 多位業內人士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智慧養老仍然處在發展初期,預計5到10年后才會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專家建議,不論怎么發展,智慧養老的核心是養老,智慧只是手段和方式,不能成為“噱頭”。給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讓老人覺得實用、可用、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樂無憂智慧養老平臺 盛東信息自主研發的樂無憂智慧養老平臺是以先進的物聯網科技為依托,集老人健康檔案管理、呼叫中心、醫養結合、家政服務、老年關懷、緊急救援、老人端/子女端/服務端APP等諸多功能于一身,能實時、快捷、有效幫助廣大老人解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過程中各種問題,讓廣大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和關懷。 服務熱線400-021-1220 |